爱国是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爱国是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金秋十月,举国欢腾,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祝福新中国,喜迎二十大的热烈气氛!人们畅游花海、感受祖国美丽河山,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坚守在南海之滨、珠峰之巅、边防哨卡、交通要道、抗疫一线……他们用奉献换来了节日的祥和,用坚守诠释爱国之情,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国的责任和担当!
这个国庆假期我赶了一趟时髦,走进电影院观看了票房飙高的电影《万里归途》。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的是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宗大伟与新人外交官成朗受命前往异国协助撤侨,任务顺利完成后,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在异域绝境中与大使馆失联,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带领上百同胞徒步穿越沙漠和战火,与反叛军斗智斗勇,最后成功撤离。故事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持。影片,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展现,也看到了祖国以人为本,守护好人民的决心!
影片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但又都是有生活原型的。真实故事中的那些撤侨的外交官们,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他们面对的真实情况比电影中还要艰难得多。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大爱无疆,还是选择小家团聚的温馨浪漫?是勇踏荆棘遍布的艰险归途,还是选择一张机票远离战火的退避安然?外交官的职责和对祖国对人民最真挚的爱,让他们选择了前者。影片中宗大伟以血肉之躯,带领众人突出重围!他把大爱献给了人民,而心怀愧疚的,是对最亲最爱的妻儿!这当中,彰显了中国外交官的胆识与智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外交官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不是生在了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国成功撤侨”这一句话背后,是多少外交官冒着生命危险在异国他乡的战火中克服重重困难换来的!祖国日新月异,又是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换来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一直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今年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设计师戚发轫,出生于日据时期的辽宁大连,回忆起受奴役的童年,他说:“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每天上学要向东京三鞠躬,日本孩子可以无缘无故地打中国孩子,我连姓都差点被改。”这段屈辱的经历,让他更加热爱祖国,他说:“爱国、奉献都是自发的,我们经历过中国落后挨打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了,自然要爱她。”正读高中的戚发轫,目睹了美军飞机轰炸给志愿军战士造成的伤害;也是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要学习航空专业。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戚发轫被任命为飞船的首任总设计师,距离退休只有一年的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接下了任务。7年的努力,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戚发轫又一次在发射任务书上签字确认,“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正是因为无数个“戚发轫”的存在,新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功崛起,中国人才能在世界上挺直腰杆。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无数个忠于祖国、勇于担当的“戚发轫”,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
爱国,是一个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它是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对祖国的最深眷恋!它有着丰富的内容,且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学们,对于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的我们来说,该如何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总书记的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爱国就是努力学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爱国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以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学为己任,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中去干事创业;爱国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担当!
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是口号,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只要我们始终做到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学问奉献给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就是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