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说师德第九期——刘立娥老师
为爱而来,守望花开
【人物名片】
有位哲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是他们的花期不同。有的孩子花开较早,很快就能绽放自己的靓丽;有些孩子则花期较迟,需用爱心培育,耐心等待!
孤芳不自绽,需引蝴蝶激
刘老师出生于新邵县一个偏远的小农村,因家庭条件艰苦,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困境。这时,村里的李老师向她伸出了温暖之手,常照顾她,资助她,并特别嘱咐她不能荒废学业。
在李老师的关怀下,她爱上了学习,也开始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种莫名的向往和执着。她渐渐明白,教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能育人育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培育学生的精神。高考过后,她毅然决然地填报了邵阳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她不断打听身边哪所学校招老师,一边刷题备考,朝着“老师,我想对你说:‘明天我就成了您!’”的目标一路前行。
就这样,在蝴蝶的激励下,一颗幼小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与向往开始在心中苏醒。
关爱学生心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奋战了15个年头的教师,她对教育有着自己的执着和思考,她深知,唯有凭真才实学,以仁爱仁心方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她常常钻研教法,提升自我,亦常常走到学生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发现一位女生蹲在墙角哭泣。刘老师站在她身后,默默地陪着,等她哭完之后,转身发现了刘老师,想从老师身边逃开,被刘老师给拦了下来。通过深入的交流,她向刘老师敞开了心扉:自从高二开始,每考一次,成绩就退步一次。她原来在学校名列前茅,而现在的成绩一直徘徊在中游,此时的她害怕考试,也害怕见到常年在外为自己而努力谋生的父母。从那以后,刘老师时不时找她散步、聊天,帮她战胜心魔。每次考试过后,刘老师会带着她分析考试的得失,总结经验,并给予她鼓励。经过一年的陪伴,这位女生慢慢地从阴影中走出来了。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填报了湖南师范大学,并如愿被师范专业录取,这是她在履行对刘老师的承诺:“刘老师,我也想去当老师!”
心中有爱,向美而行,刘老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师者教人育人的使命,诠释师者风范,潜心育种,迎来朵朵花开。
群芳香飘远,花开终成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影响下,更多的人选择走上了教师这条光辉的道路。
刘彪是刘老师在一中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之后,就读于华中科大,后留学英国。每年春节,他都会来刘老师家坐坐,聊聊大学的生活,说说海外的见闻,谈谈自己的想法。某年暑假,刘老师接到了他的电话:“刘老师,我回国啦!我在华科也当上了老师。”一个“也”字,让她回味良久,想着,想着,她会心地笑了起来;更是有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与刘老师成为了并肩奋斗的同事;她的妹妹也在她的带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芳香四溢,引来更多的园丁,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刘老师担起了教书的使命,播下了育人的种子,最终花开成海。
撑一只长蒿,向教育更深处求索。刘老师以对教育的热情,对责任的担当,对学生的热爱,践行了师者仁心,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潜心育种,倾心守望着每一朵花开。